[拼音]:aoban yinshua
[外文]:intaglio printing
基本印刷方式之一。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印刷时全版着墨,然后刮拭版面,使仅在图文部分留有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成为印刷品。可分为雕刻凹版、照相腐蚀凹版与电子雕刻凹版 3类。
雕刻凹版由版画艺术发展而来。意大利金银匠M.菲尼圭拉于1452年发明。当初全是手工雕刻,后来有化学蚀刻,近代已尽量使用机械。版面由深浅和粗细不同的点和线组成。印刷品的线条略凸,光洁清晰,可防伪造,故多用于印刷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
照相腐蚀凹版19世纪后期,生于波希米亚的画家K.克利克,运用前人的照相术、碳素纸过版等成果,发明了照相凹版和用刮刀的凹版印刷方法。版面图文的着墨部分为有规则排列的细小孔穴(网穴),一般呈正方形,大小相同,但深浅不一,容墨量不同。其印刷品墨色厚实,并能取得与原稿图像色调层次完整一致的印刷效果,是凹版印刷用得最普遍的 1种,所以也称为传统照相凹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已发展了几种新的照相腐蚀凹版,如参照胶印网点结构,其着墨孔穴大小不同,而深浅一致或不一致,印刷质量较好。
电子雕刻凹版20世纪中期,开始有凹版电子雕刻机,它用扫描头和电脑控制的钻石刻刀,在滚筒上刻出图文的着墨孔穴呈倒金字塔形,大小和深浅都有变化。其印刷质量不亚于照相腐蚀凹版,并具有操作简单、制版时间短、无废液处理问题等优点。
近代凹版印刷的印版大都制作在圆滚筒表面,采用圆压圆的印刷方式。通常压印滚筒在上,印版滚筒在下。印版滚筒下部浸在油墨槽中,版面从槽中取得油墨 (也有用墨泵喷墨或由浸在墨槽中的墨辊传墨给版面 )。墨槽上方设有薄钢片刮刀压在印版滚筒表面,刮除版面上无图文处的油墨(也有用逆向旋转的揩墨辊揩拭的)。留存于版面图文着墨孔穴(或线)内的油墨,在转到两滚筒相切处时转移到通过该处的纸(塑料膜、铝箔等)上,印出图文(见图)。
复制单色或彩色照相稿与胶印或铜版凸印等相比较,具有墨层厚、层次丰富、印刷质量好、废纸率低、印版耐印、能长久存放等优点,尤其在粗质纸、玻璃纸、塑料膜、金属箔上印刷效果好。但凹版制版时间长、费用高,所以只有质量要求高的彩色图片、画册、画刊、书刊插图、明信片、商标、包装装潢、有价证券、建筑装饰材料等适合采用凹印。而且印刷产品数量大,用凹印才较为合算。又因印小号文字质量不好,故以文字为主的书刊不用凹印。
凹印油墨因须易于进入印版的着墨孔穴并转移到纸上,所以流动性要好,常用易挥发的苯类为溶剂。为防止溶剂污染空气和防火,须重视密闭各污染源、回收溶剂及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对于要求不降低印刷质量的水基凹印墨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中。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凹版印刷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