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相对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顺治皇帝可谓英年早逝。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顺治共有8个儿子,当他死时,长子、四子两个已经夭折了,剩下的六个当中次子福全8岁,三子玄烨7岁左右,其他几个儿子则更加年幼。那么,问题来了,顺治皇帝为什么要把皇位传于三子玄烨,而不是次子福全呢?
一;首先,因为长子早夭,所以当时的次子福全,无疑成为了顺治皇帝的嫡长子,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的惯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显然是次子福全来继承皇位。但是,就清朝来说,皇位的继承却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对于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基本上都不是嫡长子。由此,对于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烨,在继承皇位不需要考虑嫡长子继承制的惯例。并且,在年龄上,玄烨,也即之后的康熙皇帝虽然年龄不是较大的,但是,其和福全之间的年龄差距并不太,只有一岁左右。
二;在此基础上,玄烨和福全都是当时皇位继承的选择之一。对此,根据史料记载,清朝顺治皇帝一开始想传位给次子福全,但是,当时的孝庄皇太后主张立玄烨。对此,在笔者看来,孝庄皇太后更喜欢玄烨,很可能是因为玄烨从小就聪慧过人。因为当时孝庄皇太后的地位,顺治皇帝自然是左右为难。为此,临终前的顺治皇帝又去请教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1592-1666年),字道未,德国人,作为一位传教士,汤若望早在明朝末年就来到我国。清朝顺治皇帝在位时,命汤若望掌钦天监事。
三;清顺治八年顺治皇帝亲政后,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对朝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后上奏章三百余封。由此,对于当时的汤若望,受到了顺治皇帝的器重,这也是顺治皇帝在立嗣问题询问汤若望意见的重要原因。当时顺治帝因得天花,汤若望认为玄烨已出过天花,有了免疫力,认为立玄烨为宜。也即汤若望主张一定要找一位得过天花的皇子来继王位,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康熙大帝。在汤若望、孝庄皇太后等人的意见下,爱新觉罗·福临最终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四;之后,针对顺治皇帝最终传位给玄烨,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次子福全并没有表现出对皇位的追求。根据史料记载,福全幼时,世祖(顺治)问志,对:“愿为贤王。”世祖异之。而在康熙皇帝在位时,也屡次任用福全,甚至允许福全带兵,曾为抚远大将军讨伐准噶尔。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福全表现出了对皇位的追求甚至野心,康熙皇帝显然不会放心让他带兵打仗。总的来说,虽然没有登上皇位,但是福全却获得了和康熙之间的兄弟情谊。福全死后,康熙帝特命画工精绘一张像,为康熙帝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顺治没有传位给福全的原因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