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anguo xiyin
[外文]:Seal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我国现存的最古印章。《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已有关于使用印章的记载。今可确证的先秦古印多属战国时期,遗存古玺约有 6000 余方,分官玺、私玺两大类。官玺仅约 300方,绝大部分是私玺。战国时期已广泛使用印章,其质地、形状、纽式乃至用字多寡、玺文排列形式等均无固定的模式。玺文为战国古文,用阴阳两法镌刻,结构多紧密,笔划圆转多姿,印面布局错落有致,和谐自然,并依据构图美观的需要,或减笔,或增笔,或挪动偏旁,甚至合文。由于国别不同,个别玺文的笔画结构也有一定的区别。
官玺是官吏佩带和使用的印章。战国时期已有拜官授印、辞官交印、罢官收印的制度,每官均有相应的官玺,以作为其身分等级及行使权力的凭证。遗存官玺有铜、玉、陶等质地,多数为铜质。官玺多镌有官名,见于文献的有王、君、司徒、司马、司工、司寇、莫嚣(敖)、连尹、大偗、行偗、职岁、大夫、丞工师、啬夫等,也有不少官名为文献所无。印面有的仅刻官名,如“左司徒”、“右司马”,有的官名下加“”或“之”,如“行士”、“司寇之”(图1),
有的官名下镌刻品位较低的官名,如“余子啬夫”,这种镌刻形式表示后者对前者的从属关系,有的地名下刻官名,如“沟城都丞”,这类官玺均为县、邑等各级地方行政官吏所佩。以上官玺镌刻形式,多数为后世所承继,唯仅刻官名的形式除秦及西汉仍在低级别的官吏范畴中沿用外, 东汉以后已不多见。官玺中也有两类不镌官名的:
(1)邑、县以下低级地方机构中较 吏佩印。这类玺印有的镌地名和机构名,如“安昌里”,有的仅镌地名,如“平阿”。
(2)特殊专用玺印, 如烙马印及关税用印。玉质和陶质官玺均阴文,铜玺则阴、阳文并见。阴文多刻凿,阳文多铸出。遗存的燕、楚、齐等国的铜质官玺以阴文鼻纽方玺为主,也有少量阴文圆玺。燕阴文方玺边长一般约2.1~2.3厘米,制作规范,印背边缘有一台,印体呈坛状,是官玺中制作最精的一类。楚、齐阴文方玺一般比燕玺略大,背多呈斜坡状,无台。今存赵、韩、魏三国的铜方玺多是阳文,边长一般为1.5厘米,印背亦多呈斜坡状,无台,鼻纽。今存官玺中还有形制特异的,如:楚国的阴文“大偗”玺(图2),
纽高可握,形作瓜蒂状,齐阴文“易都邑埾嶦儻之”,一边中部突起,燕阳文“日庚都萃车马”玺,纽作圆筒状,可纳木,燕国“单佑都□王□鍴”等长条形阳文玺,纽,上部有环可穿带。这类印体硕大、形制特殊的官玺,多属工官玺或特殊专用玺,而非一般武吏或行政官员所佩。
私玺是指私人使用的印章。今遗存的私玺亦铜质居多,其次为玉质、银质。铜私玺形制多种多样,印体有方、长方、圆、椭圆、半圆及心形、月牙形、矩形等不规则形状。纽有鼻、亭、蛇、鸟、兽、、带勾等式。最常见的为边长仅 1.5厘米左右的方形鼻纽小玺,印背有的隆起呈坡状,有的起台呈坛状,制作极为精致。银质玺亦多此形制。铜玺阴、阳文并用,阳文玺字画细如毫发,刚柔相兼,劲丽自然,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玉玺均阴文,多覆斗纽,也有人纽、兽纽,雕镂均精。
依据玺文内容,私玺可分姓名玺、闲文玺、肖形玺3 类:
姓名玺有的印面刻姓名,姓名后加“”或“信”,有的仅刻单姓或单名,玺文1~4字不等。姓名玺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姓氏,仅双姓就有近50种,不少姓氏早已失传,甚至有的姓氏文献中亦无记载。其中有以地名为姓的,如郾 (图3)、
郘、儝、、邾、侊等;有以居地方位为姓的,如东方、东野、西郊等;有以官名为姓的,如司马、司寇、司徒等。
闲文玺或称成语玺。遗存闲文玺有 120余种,重文者达七、八百方,分:
(1)修身类:敬身、敬事(图4)、日敬毋怠、中身(信)、中正、正行无私、上下和、宜士和众、士君子等,此类文字多出儒家经典,反映了儒家学说在战国时期的深远影响;
(2)言志类:得志、偄事得志(知)、王孙之右等,这类玺文表现出作者的某种 或志向;
(3)吉语类:善、吉、宜官、千秋、万金、日有百万、出内大吉、善寿、千秋万世昌等,这类玺文表现出作者对官禄、财富、福寿的向往和祈求。
肖形玺印面多单独镌刻图纹,也有刻图纹于玺文旁,作为玺文的装饰。肖形玺的形制与文字玺无别。阴、阳纹并见,多模铸,图象多虎、凤、鹿、独角兽等吉祥动物,形象简朴,神态生动。
参考书目
故宫博物院编:《古玺汇编》,文物出版社版,北京,1981。
罗福颐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文物出版社版,北京,1982。
罗福颐:《古玺印概论》,文物出版社版,北京,1982。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亢梦琪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战国玺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亢梦琪;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