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ulianchengshe
京剧科班。1903年,由吉林商人牛子厚出资、京剧演员叶春善筹办,于1904年在北京正式成立,初名“喜连陞”,后改“喜连成”,牛子厚为班主,叶春善任社长。1912年夏,因营业不振,牛子厚倒让给沈姓接办,改名“富连成”(后简称“富社”),沈仁山、沈秀水先后任班主,仍由叶春善掌理。1935年叶春善去世,由其长子叶龙章继任社长。在此之前,沈因破产亏累已退出。至1948年,无力延续下去,第 8科“庆”字辈学生刚刚入科,即告停办。富连成社历时44年,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7科学生近700人,是京剧史上历史长规模较大造就人材最多的一所科班。长期任教的教师有萧长华、苏雨卿、宋起山、唐宗成、蔡荣桂等;姚增禄、茹莱卿、郭春山、王长林、尚小云等戏曲名家都曾来社兼课授艺。40多年中,所演大小剧目近400出,尤以“三小戏”和武戏的严谨整齐,形成自家风格;最为著称的是连台“三国戏”。所排演的《赤壁鏖兵》、《取南郡》、《梅玉配》、《四进士》和《宦海潮》、《五彩舆》、《胭脂判》、《独占花魁》、《南界关》、《太湖山》、《大名府》、《雁翎甲》等戏都受到社会的欢迎。富连成社之前的科班一般均为“大小班”(成年、童年演员合演)性质,富连成社则一律由学生演出。
富连成社招收学生没有定期,只收男生,随到随考,入科年龄为 6岁至11岁。入学须由介绍人引荐,经察审资质后,被收录者先试学一段时间(几个月不等),然后由家长与社方共同订立正式入学契约,叫做“立关书”(俗谓“写字儿”)。坐科年限一般为 7年。科班供给食宿衣履,并按入科时间的长短、学业成绩的优差不等,发给为数极少的点心钱(俗称“小份儿”)。前期,除本社学生外,另约聘社外稍有名声的童伶,搭入本社演唱,并参加学戏、排练,称“搭班学艺”。其居住膳食,不受科班限制,并付给包银。教学设施皆沿袭传统旧制,训练学生从形体基本功开始,然后按学生气质、性情、嗓音、扮相、体态的不同条件,划归不同行当,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学戏来掌握各门艺术技能;并着重于舞台演出实践,常年在固定的戏园公演,日不间断,先后曾在广和、广德、华乐、吉祥、哈尔飞等戏园长期演出。在教学上能够做到“量材授艺,人尽其才”。教学从简入繁、循序渐进,每一行当文武兼学,要求极严,学生的绝大部分学时用于练功、学戏、排戏和演出。但在训练中存在着打骂体罚制度;更由于社会原因,科班为了经济收入,忽视文化教育,学生终年疲于演出。
40多年中,富连成社培养的演员有雷喜福、侯喜瑞、马连良、于连泉(筱翠花)、谭富英、马富禄、茹富蕙、叶盛章、叶盛兰、高盛麟、李盛斌、李盛藻、孙盛武、裘盛戎、萧盛萱、贯盛吉、李世芳、袁世海、毛世来、刘元彤、谭元寿、郭元汾、哈元章等;戏曲教师有王连平、萧连芳、茹富兰、宋富亭、陈富瑞、钱富川、孙盛文等。此外梅兰芳、周信芳、贯大元、 、高百岁、小穆子(董岐山)、梁一鸣等都曾在这里搭班学艺。富连成社不仅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材,还保留、整理、创排了大量京剧优秀剧目,为我国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做出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贡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喆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富连成社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喆;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