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梁辰鱼(1519?~1591?)

[拼音]:Liang Chenyu

明代戏曲作家。字伯龙,号少白,又号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以例贡为太学生。据明末清初张大复《昆山人物传》记载,终年73岁。创作活动主要在明嘉靖后期至万历初期。他的先世为昆山望族。曾祖纨,官漳州通判、泉州同知。父介,官平阳训导。梁辰鱼青年时就喜谈兵 武,轻视文墨,不肯就诸生试,作《归隐赋》以抒其志。后来在官府的迫令下,不得不勉强补太学生,但未入学。他常和一些有理想有抱负或有奇技异术之人交往,过着 不羁的生活。后遨游吴越,写了很多欢呼剿倭胜利的诗篇,抒发感慨平生之意。嘉靖四十一年(1562),他被在东南沿海一带剿灭倭寇的浙江总督胡宗宪聘为叔记。不到 4个月,胡宗宪因攀附严嵩一d而被捕下狱,梁辰鱼也只得离开浙江。梁辰鱼曾和为魏良辅《南词引正》作序的曹大章等江南名士有“莲台之会”,和莫士龙等人组成“鹫峰诗社”。寄居金陵时,又和金銮、张凤翼、潘之恒等人唱酬往来。喜音乐,精通音律,经常设宴度曲。

嘉靖中叶,魏良辅等以昆山腔为基础,创制了“水磨调”。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传授,又和当时的音乐家郑思笠、唐小虞、陈棋泉(梅泉)等人,继续改革、推广水磨调,扩大了水磨调的影响。他著有传奇《浣纱记》、杂剧《红线女》、《红绡》(已佚),以及散曲集《江东白苧》、《二十一史弹词》等。

《浣纱记》原名《吴越春秋》,共45出。写春秋时吴越互相攻伐,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俘,与臣下忍辱负重,得赦返越。又用范蠡之计,向吴王夫差进献浣纱女西施(施夷光)。西施入吴后,离间吴国君臣。后越国反攻,占领吴宫,夫差 。范蠡功成弃官,携西施泛舟而去。这部作品歌颂了越国君臣团结一心、愤发图强的精神,对夫差的骄傲自满、沉湎酒色、刚愎自用、信任奸佞、不纳忠谏等行为进行了批判。在这个历史故事中,寄托着作者对明王朝的不满、忧虑和自己的政治理想。《浣纱记》的结构虽较冗长,但对西施写得感情饱满,其他几个人物性格都较鲜明,如夫差的志大才疏,伯嚭的贪佞险诈,伍子胥的倔强少变等。此剧语言在明代昆山腔传奇中,属于绮丽一类,但其中也有一些本色之处。《浣纱记》的影响比较深远,它第一次成功地把“水磨调”用于舞台,并且开拓了昆山腔传奇借助生旦爱情抒发兴亡之感的领域,对清代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都有一定的影响。《回营》、《转马》、《打围》、《进施》、《寄子》、《采莲》、《游湖》等出,一直是昆曲舞台的著名折子戏。后来流行在戏曲舞台上的西施故事,多源于《浣纱记》。

梁辰鱼的杂剧《红线女》,有《盛明杂剧》本。根据唐人传奇小说《红线传》改编,写唐时潞州节度使薛嵩的婢女红线女能剑术,奉使夜入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卧室,盗取金盒以示警告。事后红线女隐退。另一杂剧《红绡》,据唐人传奇小说《昆仑奴传》改编,今佚。后人将《红线女》与《红绡》合称为《双红记》。

梁辰鱼既是音律家,又是剧作家。因此,他的作品便于流传,受到欢迎,“吴阊白面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静志居诗话》卷14“梁辰鱼”)。据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浣纱记》曾流传海外。明代戏曲理论家潘之恒称赞梁辰鱼“填词赢得万人传”(《渔矶漫钞》三,引潘之恒“白下逢梁伯龙感旧”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仝安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梁辰鱼(1519?~1591?)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仝安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003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