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ihetuan Yundong
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我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
义和团的兴起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约今河北)等地的许多民间秘密结社中的一种。虽然这个秘密结社重在“拳”而不在“教”,但清 历来把它当作“拳教”加以查禁,使它难以发展。甲午战争后,德国占领胶州湾,强划山东全省为其势力范围;外国教会亦在山东扩展势力,纵容、包庇不法“教民”(即我国 ),遇有民教涉讼事件,它们往往出面干预,胁迫地方官袒教抑民,作出不公正的判决。群众对教会积恨成仇,各地反教斗争接踵而起(见教案)。义和拳遂成为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重要组织形式。
1898年10月(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山东冠县义和拳以阎书勤为首,联合直隶威县赵三多等,聚众烧毁红桃园教堂,占领犁园屯,震动了鲁、直两省的毗连地区,成为义和拳反帝斗争兴起的讯号。次年10月,朱红灯、本明和尚为首的义和拳在平原县杠子李庄、森罗殿等处,与地方营队战斗,促进山东许多州县反侵略斗争的迅速发展。12月,直隶南部枣强县以王庆一为首的义和拳开展反教会斗争;冀州开元寺武修和尚亦率众焚毁景州苏古庄等处教堂。山东、直隶两省毗连地区的反教斗争连成一片。
山东义和拳开展反教会斗争后,当地传教士要求清 严加 。山东巡抚张汝梅则建议清 改义和拳为团练,以便控制,并将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毓贤继任山东巡抚后,企图瓦解分化义和拳,采取“分别良莠”的办法,对参加义和拳的一般群众称为良民,默许他们设厂练拳,对武装反抗的人则诬蔑为“匪徒”,捉拿惩办。张汝梅、毓贤的计划虽未达到预期目的,却有利于义和拳的发展。山东各地大刀会、红拳会以及其他秘密结社的成员和一般群众纷纷参加义和团,使其成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灭洋”团体。
义和团的主要参加者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贫困和愚昧使他们的反抗斗争只能沿袭过去农民起义利用秘密结社的办法,采取设立神坛的方式发展组织,操练拳术,吸引群众。义和团分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门。其中乾字号(以黄布为标记)和坎字号(以红布为标记)力量较大(有些地方出现“中”字号)。但各个字号之上以及每个字号本身都没有统一的组织和集中的领导。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又称坛场或拳厂,是敬神、练拳、聚会、议事的场所。有的地方几个或更多的坛口之上有总坛口,它们之间也无统属关系。义和团的首领一般称为 兄、二师兄、三师兄,也有称总 兄和祖师的。各坛口往往各自进行分散的斗争,但当需要联合行动时,即使数百里外,也派人接应。义和团参加者绝大部分是农民,其次是手工业者、旧式交通运输工人、和尚道士、散兵游勇,也有少数封建知识分子、中小地主和官吏,还有地痞、流氓卷入。义和团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用画符念咒、请神附身等“术法”动员群众,广泛宣传“持符念咒、神灵附体”来鼓舞斗志。他们信奉的神祗除佛、道以外,还有小说、戏曲、民间故事中的神怪和人物。义和团散发各种 、揭帖,以朴素的语言和歌谣形式,进行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宣传。同时这些 、揭帖中也带有迷信落后意识和盲目排外的情绪。
早在1898年反教会斗争兴起时,义和团就提出了“扶清灭洋” 的口号。 这个口号在初期曾吸引广大群众参加,壮大了义和团的声势,但同时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 的模糊认识,以至后来因此受统治者的欺骗利用,之后被出卖。
清 对义和团的“剿”与“抚”义和团在山东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引起帝国主义者的恐惧和仇视,他们指责地方官吏没有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教士、教民,对毓贤尤为不满。1899年12月初(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美国公使示意清 由武卫右军统领袁世凯为山东巡抚,以便统带所部新军 反教群众。清 接受了这项无理要求。袁世凯就任后,把 义和团当作主要任务,发出布告称义和拳“向干例禁”,要群众“传送首犯”,隐匿不报者作为窝主治罪。他命令各属悬赏购缉义和团,并派道府大员督同营队四出攻剿。在袁世凯的 下,在黄河北岸领导斗争的义和团首领王玉振、王立东、孙洛泉等先后被捕杀,山东义和团实力遭到重大摧残。
从义和团运动兴起时起,清 官员在对待义和团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主“剿”和主“抚”两种不同意见。前者认为义和团源自白莲教,必须严加取缔,坚决 ,以防止事态扩大;后者认为对义和团采取高压政策,很可能对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险,主张实行“招抚”,加以操纵利用。这两派意见交互影响清 ,使它举棋不定,对义和团的 忽松忽紧。1900年1月11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一),即袁世凯就任山东巡抚后半个月,清 发布一道谕旨,命令各省督抚严饬地方官,在办理教案时,必须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只问其为匪与否,肇衅与否,不论其会不会、教不教”。这表明清 采纳了主“抚”派的意见。各国驻北京公使对这道谕旨反应强烈,断定清 有意纵容义和团。法、美、德、英等国公使会商后,于1月底发出照会,要求清 全面 义和团。3月上旬,他们又胁迫 各国事务衙门,如果我国不接受要求,各国公使将报请本国 派军舰来华,实行武装干涉。清 于是又颁布谕旨,命令直隶、山东督抚出告示严禁义和团。清 的态度反复,同当时国内局势有关。戊戌 叛变后,慈禧太后再次主政,幽禁光绪帝(即清德宗载湉),主持、拥护变法的官员或死或逃,或被革职监禁,统治力量因分裂而更加虚弱。当义和团开展反侵略斗争时,我国正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险,因此清 对 义和团不能不有所顾忌。清 利用义和团,还同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和废立问题有关。端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等顽固派,力图废黜光绪帝,拥立载漪之子溥即位,以巩固权位,但得不到外国公使的支持。载漪等人计划受挫,蓄意进行报复。他们看到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巨大声势,又相信义和团的“法术”,幻想利用群众斗争来实现夺取皇位的目的。
清 在“剿”与“抚”之间的徘徊,导致义和团在受挫于山东后,又将反教斗争转至直隶地区。当地官员对此虽十分惊恐,却不敢贸然进行武力 。义和团因此迅速发展。当清 下谕旨明令在直隶严禁义和团后,直隶总督裕禄才调淮军右翼统领梅东益所部六营及武卫前军邢长春马队两营到冀州、深州、河间等地 。义和团避实就虚,转向西北,势力大振。清军疲于奔命,顾此失彼。裕禄惊呼“燎原大祸,恐在目前”。5月22日,涞水义和团会同安肃、定兴拳众,在石亭地方设伏,击毙淮军副将杨福同及清军多人。裕禄急调武卫前军杨慕时所部三营到芦保铁路沿线,又派武卫前军统领 亲率所部到杨村、丰台实行 。义和团为阻止清军调动,破坏芦保铁路和电线。27日义和团进驻涿州城,“城头上万头攒动,刀矛林立”,“老团、新团,时出时入,常有一万余人”,接着又破坏涿州到长辛店铁路沿线的车站、桥梁,逼近北京。义和团的空前发展,已使清 既无决心、亦无可能在短期内将其 下去。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清 在义和团问题上犹豫摇摆,各国公使决定用武力胁迫清朝统治者就范,遂调集停泊在大沽军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四百余人,于 5月底、6月初分两批到北京。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又统率多国联军(史称八国联军)两千余人,从天津直趋北京,形势愈发紧张。时旅顺俄军一千七百人赶来参加西摩特遣军,因迟到滞留在天津租界内,待机出动。6月中旬,大批义和团亦准备进入北京城。清 这时失去对局势的控制,为了保住 ,必须作出抉择,或者利用义和团抵抗西摩联军,或者联合西摩联军 义和团。义和团声势浩大,反抗斗争得到北京广大居民的同情和支持,部分北京驻军也倾向义和团,加之“扶清灭洋”的口号,更使清 感到义和团无意与它为难,大可利用;而西摩联军气势汹汹,来意不明,且 衙门大臣许景澄等奉命到使馆交涉,要求其中途折回,遭到坚决拒绝,更增加清 的疑惧。清 派军机大臣刚毅、赵舒翘等分批前往涿州“视察”义和团后,6月13日终于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准许他们进入北京内城。
当西摩统率联军自天津出动时,义和团拆毁铁路,阻挡侵略军前进。11日和12日,联军只前进40多英里,13日下午义和团与西摩联军在落垡、廊坊交锋。他们使用大刀、长矛、抬枪等落后武器,同侵略军浴血苦斗,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见彩图)。
义和团在拆除通北京的铁路后,又破坏落垡以东的铁路、电杆,烧毁杨村大桥,断绝了侵略军同天津租界的交通和电讯联络。18日,董福祥统率的武卫后军(甘军)加入战斗。西摩联军遭到痛击,被迫撤退到杨村,夺得几只木船,运载伤员和辎重,顺流而下。其余军队沿河徒步向天津方向逃窜,一路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追击和堵截。22日,他们抢占西沽武库,获得喘息机会,接着又被清军和义和团重重包围,直到26日才被天津开来的一支授军救出,狼狈逃回租界,死伤近三百人。西摩承认,“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军覆没”。
西摩联军被围后,与外界消息不通。6月15日,大沽各国海军将领会商营救办法,俄国提出各 队联合夺占大沽炮台。16日晚,他们向我国守军发出通牒,限第二天清晨二时前交出炮台营垒,由各国接管,否则届时以武力夺取。大沽守将罗荣光断然拒绝。当晚,英、俄、日、德等海军组织突击队,在炮舰掩护下向大沽炮台发起猛攻。守军英勇抵抗失利,炮台陷落,天津的门户被打开。大沽炮台失守消息传到北京,21日,清 发布对外宣战的谕旨。义和团和清军开始围攻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义和团运动的大爆发,特别是义和团进入北京和清 对外宣战,促使人民群众反帝斗争很快席卷全国。直隶全省、顺天府(治今北京)所属三十四州县,几乎全投入反抗斗争。山西五十多个州、厅、县,共拆毁教堂九十多处。内蒙古广大蒙、汉、 群众积极参加进攻天主教堂的斗争,持续到9月中旬。山东拆毁曹州府大小教堂。东北地区群众破坏沙俄在奉天境内强修的铁路,焚毁吉林、长春、呼兰等处教堂。河南省黄河以南的教堂,除南阳、新野外,全被拆除。浙江秘密结社群众毁教堂,在衢州杀死教士多名。江西群众捣毁法、英、美、德教堂三十九处,湖南烧毁衡州天主堂,安徽宿松等处教堂被焚。江苏南京、福建厦门、广西象州、甘肃凉州等地出现义和团揭帖,号召进行反教会斗争。云南昆明群众烧毁法、英教堂,四川大邑、邛州、名山等地十多处教堂被焚毁。广东顺德、南海等地会党 ,焚毁教堂。贵州相梓县传 义和拳,分棚操练。陕西渭南哥老会捣毁华县等地教堂。天津派人到新疆的伊犁地区开场练拳。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下的上海租界内也“谣言繁兴,人心惶惑”,使侵略分子坐立不安。
天津义和团在大沽炮台陷落前,已焚毁仓门口、望海楼等处教堂。租界内的侵略军出来干涉。盘踞老龙头火车站的俄军炮击义和团,造成重大伤亡。曹福田统率的义和团进攻租界和火车站,揭开天津战斗的序幕。他们破坏铁路,阻击从大沽开来的援敌,顽强奋战。大沽失陷的消息传到天津, 所部武卫前军参加战斗,炮击天津租界。大沽各 队急速向天津进犯,企图与租界内侵略军会合。6月21日,义和团与清军击退俄美军队的联合进攻。23日,俄、英、美军两千余人强行闯入租界。英、美等 队接踵赶到,人数增至八千以上。西摩联军逃回租界后,天津联军总数超过一万。他们组织力量反扑,对天津城外围发起攻击。27日,大队俄军联合英、美军队进攻海河东岸贾家沽的北洋机器局(东局子),守军顽强抵御后失利,机器局被夺占。6月底,张德成率静海独流镇义和团到天津参战,驻扎山海关内外的武卫左军马玉昆部也陆续开到天津。7月初,清军与义和团组织了一次联合作战。张德成率领的义和团和马玉昆部清军进攻租界,曹福田为首的义和团攻击老龙头火车站, 所部守南门外海光寺机器局(西局子),并派出一部分军队与练军进攻东局子。这次战斗,义和团与清军互相配合,打得主动顽强,使侵略军胆战心寒。
7月9日,各 队联合进攻海光寺一带, 率部迎战,中炮阵亡,海光寺西局子被夺占。 勇敢善战,与租界敌军恶战多次,为侵略军所惧惮。当时人记载称:“西人谓自与我国交战以来,从未遇此勇悍之兵。” 战死后,所部步马三十营多半溃散,天津城防因此削弱。次日帮办北洋军务宋庆到天津主持战局。13日,联军大举进犯,炮轰天津城,全城大火。时俄、德军为一路,由俄军中将率领进攻东北角水师营炮台(黑炮台);另一路由日、美、英、法、奥军组成,约五千人,由日本福岛少将任指挥,从海光寺直扑天津南门。南门外原是水塘和洼地,义和团掘堤放水,顿成一片泽国。马玉昆部和何永盛部练军,凭城固守,炮击敌军。义和团在城外濠沟里和芦苇丛中阻击敌人,战斗中击毙美军第九步兵团上校团长及其以下军官多名,打死八百余人。这是天津战役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当晚,裕禄在马玉昆等保护下,逃到北仓。14日,日本工程兵轰塌南门,敌军从城墙缺口攻入天津城,黑炮台也为俄军占领。天津失陷后,侵略军大肆焚掠,残暴罪行,令人发指。
天津陷落后,俄军统帅召集各国高级军官开会,成立天津临时 (即“天津都统衙门”),企图由俄军上校担任行政首脑,其他国家表示反对,遂改由俄、英、日各派一名军官组成委员会(后来又增加德 官一名)。这个机构对天津及其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殖民统治,直到1902年8月被撤销。天津刚失陷,俄国即抢占海河东岸近六千亩地方,划为俄租界,超过原来英、法、德、日租界的总面积。其他在天津没有租界的比利时、奥匈帝国、意大利要求建立租界,已占有租界的英、德、日则要求扩大,因此出现了帝国主义分割天津的局面。
7月14日联军占领天津后,内部矛盾重重,对何时进犯北京争吵不休。直到8月4日,各国联军约两万人,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其中日军约八千,俄军四千八百,英三千,美两千,法四百,意、奥不满一百人,德军没有参加。侵略军兵分两路,日、英、美军为右翼,沿北运河西岸前进;俄、法、意、奥军为左翼,沿北运河东岸推进。当时没有统帅,商定每晚各国头目开会,制定第二天作战方案。清军为阻敌前进,在北仓修筑阵地,决堤放水,淹没西沽、北仓间的大片地段,并在有些地方布了 和 。次日,联军以日军为主进攻北仓。清军奋力抵御, 毙伤敌军四百人, 但北仓失陷。6日,英、俄、美军进攻杨村,清军迎战失利,裕禄自裁。清 宣战后一个多星期,就指示驻外各使馆,要它们向各国 保证,由它“设法相机自行惩办”义和团,并命令军机大臣兼武卫军统领荣禄派人到外国使馆商议停战,后来又一再向俄、日、英、法、德、美 乞情,请求它们出面调停。 但清 的一切求和活动都没有结果。8月7日,清 任命李鸿章为议和代表,电商各国停战,前线将领因而更无斗志。11日,联军逼近张家湾,帮办武卫军务大臣李秉衡 。12日,侵略军占领通州。次日,俄军率先进攻东便门,日军随即攻朝阳门、东直门。战斗都很激烈,大队清军前去增援。广渠门守备空虚,英军乘隙攻入。14日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于次日清晨仓皇出逃。16日围攻西什库教堂的战斗结束。慈禧在流亡途中,颁布“剿匪”谕旨,通令各路官兵剿办义和团,要做到斩尽杀绝。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烧杀抢劫。除侵略军官兵外,传教士、外交官和侨民亦有参与掠劫者。北京许多房屋成了瓦砾堆,被杀者的遗体到处可见。八国联军将北京全城分为几个占领区,实行军事统治, 居民反抗。英、德、法等军继续派出部队,四出攻城略地。9月间,俄军占领北塘、唐山、秦皇岛等地,控制北京、天津到山海关铁路。德国元帅瓦德西又率领两万德军到我国,并任联军统帅。10月中,他派出德、英、法、意军队从北京、天津两路进攻保定。直到次年4月,瓦德西组织了四十六起“讨伐队”(其中三十三起为德军)四出侵扰,西至直晋边境的娘子关、紫荆关,西北到张家口,南到直鲁边境。所到之处烧杀掠劫,无恶不作。
东南互保当西摩统率联军两千余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遭到义和团阻击,与外界消息隔绝时,英国上海代总领事霍必澜于 6月14日电告其外交大臣索尔斯伯理,建议英 如果同北京 决裂,较好与湖广、两江总督立即取得谅解。他相信张之洞、刘坤一如能得到英 的有力支持,“必能尽力维持其辖区内的秩序”。索尔斯伯理复电采纳霍必澜的建议,授权他向刘、张等提出保证,如果决心“维持秩序”,就能得到英 舰的全力支持。英海军部又电令在上海的高级海军将领派军舰到南京、汉口,传达英 的决定。英国为了阻止群众起来响应北方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排除其他帝国主义乘机可能在长江流域扩充势力,决定利用地方当局保护它在我国的侵略利益。刘坤一、张之洞经过几度电商后,同意霍必澜的计划。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来后,京广铁路督办盛宣怀竭力劝说刘坤一、张之洞赶紧与上海各国领事而不是单独同英国订约,成立所谓“东南互保”。刘坤一认为北方战事无法避免,电告张之洞及江苏、安徽、江西巡抚:“为今计惟有力任保护,稳住各国”,“事至危急,未可拘泥。”清 宣战诏书发表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相互约定扣押这道谕旨,防止泄漏消息。他们又以“矫诏”为由,拒绝执行朝廷的命令。
刘坤一、张之洞接受盛宣怀的主张,于6月26日,以上海道台余联沅为代表,邀约各国领事商订所谓《东南互保章程》九条,主要内容为:“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各国领事原则上表示同意,但声明订约必须得到各国 的授权。刘、张对各国领事保证,不管此后北方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仍照所议办理,断不更易”,并拒绝清 要他们“招团御侮”的命令。以后,实行“互保”的地区,从原来的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扩大到浙江、福建、广东、山东。福建省还单独与福州各国领事直接达成类似的协议。
上海道台不断催促各国领事正式订约,但这个“中外互保章程”之后并没有签字。7月4日,索尔斯伯理告诉我国驻英公使说:“中外互保章程其意甚美,自当竭力体会,惟只能作为条陈,不能作为约章,因其中有英国权利不便委弃,我国责成不便越俎。” 7月13日,上海领事团根据各国 指示,照会余联沅,拒绝在“互保章程”上签字。这个章程虽没有订立,但由于刘坤一等地方督抚竭力 群众响应义和团运动,“互保”的局面终于保持下来。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经太原逃往西安。出逃前,已派出李鸿章为代表乞和,但侵略者不急于立即开议。各国经过反复商议后,才决定与清 议和并继续维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法国于10月4日向各国提出备忘录,包括惩凶、赔款,在北京及其附近地区驻军、平毁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议和的先决条件,为各国所赞同。英、俄、德、日、美等国又在法国提议的基础上加以补充,扩大为议和大纲十二条,于12月24日强迫清 接受。此后它们又依照大纲拟出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与清 代表奕劻、李鸿章正式签订《辛丑和约》(又称《北京议定书》,通称《辛丑条约》)。这个条约除正约外,还有十九个附件。它的主要内容有:
(1)我国向各国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 分三十九年还清, 连利息在内,共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 史称“庚子赔款”。指定海关税、通商口岸常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俄国索取赔款最多,达一亿三千余万两,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牛黄浯挝鹿及俜种?
(2)拆除大沽炮台,北京设使馆区,界内不准我国人居住。除使馆区驻兵外,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十二处驻扎外 队。
(3)永远禁止我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具有反帝性质的集团,违者一律处死;地方官自总督、巡抚以下,对其辖区内发生伤害外国人或违约行为,如不及时弹压惩办, “即行革职, 永不叙用”;对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中央自王公大臣以下,地方自巡抚以下,监禁、流放和处死一百多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
(4)改 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在各部之前”,由清朝近支王公主管,另设尚书二人,其中一人为军机大臣。
(5)修订新商约,清 将通商行船各条“均行议商,以期妥善简易”,并疏浚天津、上海河道等。《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之大,条件之苛刻,都是空前的。它是对我国人民的一次大勒索、大屈辱,也使清 完全丧失了独立地位。
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协同一致的行动,失败是必然的。但义和团群众从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外国侵略者是我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从这一感性认识出发,他们奋不顾身,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前朴后继的英勇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参考书目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二册,中华书局,北京,1959.
我国史学会主编,翦伯赞等编:《义和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北京大学历史系编:《义和团运动史丛编》。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德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义和团运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德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0026.html